10月19日,“国家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座谈会”在京召开。
“过去环保企业找点小项目就能‘过日子’的时候已经过去,环保产业从‘蓝海’变成‘红海’;
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辉表示,虽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,但仍然面临产业集中度低、污染治理任务重、商业模式创新不足、资金短缺、科技创新动力♫不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。
余红辉认为,生态修复类项目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和回报机制,治理资金缺口大!
随着污染防治进入攻坚阶段,具有成熟治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项目已基本实施,剩余的大多数是难啃的硬骨头,这些项目资金需求量大、投资周期长、回报率相对较低,多是公益性特征突出的生态修复类项目。
而地方财政投入缺口较大,进一步加大了环境治理难度。
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军洋认为,企业发展面临产业转型、资金、市场风波等问题和困难;
支撑一个企业发展,信心是第一位的,没有信心,外部环境如何改善都难以解决问题!
“要真正优化营商环境,让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,有精力♫专注于提高经营能力♫和管理水平,打造出产业核心竞争力♫,通过创新变革,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,让节能环保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形态;
”在李军洋看来,目前国家、社会和公众对于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的需要,已促成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一种刚需,整个产业发展空间只会越来越大?
与会专家呼吁,对于中央和国务院制订的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,有关部委要建立落实结果追踪和复查机制。
加大对民间投融资支持作为民营环保企业的代表,科融环境有关负责人表示,在节能环保产业上,国有企业虽然占据主力♫军优势,但民营企业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♫军,具有更强烈←的市场敏锐度和敢于承担投资风险的魄力♫,同时也面临极大的企业发展风险;
对于如何“破解让民营经济发挥更大作用的难题”,她提出,希望政府正视着力♫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能够从帮助民营上市公司及时化解风险,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角度出发,引导企业打造高质量的企业形态,实现上市企业回报股东、回报社会、贡献国家的目标;
对于当前民营环保企业遇到的市场、融资、转型等诸多问题,该负责人认为,一要鼓励民间资本重点投入国家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,鼓励各地借鉴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,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,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补短板、扩内需、稳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!
二要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、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。
三要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,切实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负担。
打破各种形式上的“卷帘门”“玻璃门”“旋转门”,攻下“融资的高山”“转型的火山”“市场的冰山”,仍是各部门需要下大力♫气来破解的难题?